中欧体育早上8点钟,在安徽省含山县城褒禅山路上,一辆播放着轻音乐的三轮电动垃圾收集车沿街缓缓驶来。沿路早餐店主们陆续将店内的垃圾桶搬到店门口,环卫工人熟练地将垃圾桶装车——这一幕如今已成为含山县城街头的日常。而在半年前,这里还遍布着300多只油污斑斑的餐厨垃圾桶,行人路过时常要掩鼻而行。这场被称为“撤桶行动”的环卫变革,正在悄然改变着这座县城的肌理与温度。
“全省都没有成功经验,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县城管局副局长陈明志感慨地说。今年3月,含山县城管局在马鞍山市率先启动街面撤桶试点,面对的是600多家餐饮商户、1100多只街面垃圾桶的存量难题。
万事开头难。县城管局组织工作专班先后赴杭州、嘉兴考察,带回的不仅是宝贵的先进经验,更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我们组织了1600多人次入户宣传,光是《致沿街商户的公开信》就发了3000多份。”县环卫处主任郭志浩记得最清楚的是夜市商户的顾虑:“有的烧烤店主担心说‘撤了桶,我的生意还怎么做?’”
为破解群众、商户顾虑,城管局创新推出“四类分级服务法”:对普通商户实施“三餐时段上门收”,为夜市经营户设置21点至23点的“夜间收运专线”,给商住一体住户配备“快保巡回收集车”,在背街小巷保留“动态隐身”的临时收集点。具体负责垃圾清运工作的县龙亢物业公司总经理黄萍算了笔账:“为了顺利推进撤桶工作,公司额外投入10多万元资金,新增4辆电动收集车,收运人员也增加了3人。虽然成本增加了,但看到街道变干净了,这些投入值!”
在环峰路上的安德利超市大门口,负责人方琼指着曾经放置垃圾桶的空地感慨万千:“以前这里放着大垃圾桶,夏天臭得顾客绕道走,还有捡垃圾的人翻得满地都是。现在撤桶后,这些问题都完美解决了,上门收运还减轻了我们员工的劳动中欧体育。”
超市每天产生的垃圾较多,过去超市将垃圾桶放在后门的花园小区居民楼下,被小区住户投诉。经协商后,超市又将垃圾桶搬到了店门口的路面上,但仍然治标不治本。如今,垃圾收集车准时上门“以桶换桶”,如果出现量太多的情况,超市员工只需在微信服务群里说一声,就有专人即时上门收运。这个由城管局建立的商家服务群,已覆盖城区商户,实现了“随叫随到”的“保姆式服务”。
在整个撤桶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县城管局等多个部门的精细化服务赢得了群众认可,实施半年来,实现群众12345市长热线“零投诉”。
改革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中欧体育。一方面撤桶“还路于民”,减少了垃圾桶占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道路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撤桶之后实现上门收运,有效减少了二次污染的发生。
“撤桶之前,含城每天转运处理的餐厨垃圾大概有7吨,撤桶之后,日处理量达10吨。”郭志浩表示,数据的变化是因为撤桶后大幅减少了“跑冒滴漏”、拾荒翻桶、偷“泔水”等行为中欧体育。垃圾转运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据郭志浩介绍中欧体育,撤桶后垃圾收集车首先将垃圾集中送往城区餐厨垃圾中转站和生活垃圾存放点,再由马鞍山光环公司(负责异地集中处理垃圾的企业)一次性转运,和该公司原先的沿街收集再转运模式相比,工作时间从4个多小时缩短到1个多小时。
一线环卫工人感受最为直观。从事保洁工作的李师傅感慨地说:“过去保洁人员要拖着街面上的大桶作业,非常辛苦,还不安全,有同事还因此出了交通事故。撤桶后,我们主要负责路段保洁,做一些捡拾等轻体力劳动。”
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观念层面。一些夜市摊主深有感触:“现在路面搞得这么干净,我们也不好意思再乱倒垃圾了。店门前的环境就是我们自家店铺的脸面,还是干净得好!”这种自觉源于城管局推出的将沿街经营户撤桶落实情况纳入日常“门前三包”巡查范围,作为典型示范户评选标准之一。
截至目前,含山县已完成9条主干道578只垃圾桶撤除,城区撤桶率超50%,环境类投诉同比下降30%以上。
“下一步我们要向全城延伸,两年内实现全域覆盖。”陈明志笑着说,“撤桶不是目的,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才是。”这场始于街头的细微变革中欧体育,正以润物无声的力量,书写着新时代县城治理的民生答卷。
夜幕降临时分,望梅路上的夜市渐渐热闹起来。一位正在打包烧烤的顾客笑着说:“现在逛街再也不用躲垃圾桶了。”晚风拂过洁净的街道,裹着食物的香气,吹散了曾经的污秽与抱怨,留下的是一座小城在民生细节处绽放的温暖光芒。(李佑胜 马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