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体育当人工清扫遭遇沙滩垃圾深埋难清理?海面塑料瓶漂浮不定?巨型船舱高空清洗危险耗时?别担心,智能“清洁机器人”正在各显神通!在海南三亚,“沙滩狗”正用梳齿耙翻出深埋垃圾;同一片海湾,“海洋守护者”无人船自主巡航精准“吞”掉水面漂浮物;在青岛港,“洗舱精灵”吸附舱壁飞檐走壁,3小时搞定人工数天的清洗任务。三款国产智能机器人,正以创新科技高效破解海陆清洁难题。首先来关注深层清洁岸滩的“沙滩狗”,它长得像履带车,一亮相就引发游客的关注。
三亚崖州湾海滩上的这辆像履带车一样的新家伙,在沙滩上来回开行,所到之处垃圾荡然无存,开过之后就是平整的沙滩。这是由上海交通大学海南研究院研发试用的“海滩卫士系列”智能岸滩深清洁机器人,研发团队给它起了一个贴切的外号——“沙滩狗”。
“沙滩狗”工作了15分钟左右,就收集了满满一仓的沙滩垃圾,大的有石头、贝壳中欧体育,小的如瓶盖、烟头。
这只“沙滩狗”前端的螺旋梳状齿,可以将深埋的垃圾翻到沙层表面,同时,波浪形的振动筛网能将垃圾与沙粒高效分离。
研发团队介绍,这款“沙滩狗”可以进行太阳能充电和快速更换电池,能够在高温、暴晒等恶劣环境下长时间连续作业,能应对旅游旺季繁重的海滩清理任务,是人工清洁的强有力补充。
如果说沙滩垃圾相对好清理中欧体育,海洋污染治理一直都是个大难题。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两项科研成果正在试验中,从水面垃圾清扫到塑料降解回收,海洋污染治理有了新突破。
在三亚崖州湾水域,上海交通大学海南研究院对自研设备“海洋守护者二号”水面漂浮废弃物智能清扫无人船也进行了试验。当无人船遇到障碍物时,能及时“刹车”转向躲避,所到之处,漂浮的塑料瓶等垃圾都被它“吞”进肚里。
上海交通大学海南研究院教授 吕海宁:它能够在水面自主进行路径的规划和航行,同时它配有一个比较强大的环境感知系统,能够实时构建水域环境地图,实现实时路径规划。同时,我们开发的智能水面漂浮物识别的算法,能够(在)自主判断以后,就像人的大脑一样,去指挥无人船航行到这些漂浮物的地方,进行一个智能清扫作业。
传统的海洋垃圾打捞以人工为主,因为容易受到海流作用、波浪扰动的影响,漂浮废弃物的位置往往动态变化,打捞困难。这种搭载了智能系统的无人船,能减小环境带来的限制中欧体育中欧体育,提升作业安全性,为水面垃圾清理难题提供了“新招”。除了效率高,无人船还能实时监测水质的pH值。
海洋污染治理的挑战远不止于表面的垃圾漂浮物,大量海洋塑料垃圾的处理始终是突出难题,其中工程塑料的降解回收尤为棘手。面对这一难题,崖州湾科技城华东师范大学科研团队近期发布了塑料降解回收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实现工程塑料在低能耗、真实场景下的降解回收。
华东师范大学海南研究院塑料循环研发中心主任 姜雪峰: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工程塑料,硬度和强度都非常高的一种塑料,我们拿机械力都没办法摧毁它,我们用光照条件加上光催化剂,就像一个剪刀手一样,就可以很轻松地把它剪切成一个个的小分子,回到它原来的状态,让我们重新利用,这样我们就实现了在科学上的闭环循环体系。
在全球贸易的庞大网络中,航运业承担着超过90%的货物运输,其中散货船运输是比较重要的一环。从煤炭到粮食,从矿石到化肥,散货船在更换货物时,必须进行彻底清洁,避免不同货物之间的交叉污染。随着今年初由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高效洗舱机器人“洗舱精灵”的面世,散货船船舱清洗工作有了高效的解决方案。
近日,在青岛港,一艘长220多米的散货船就运用了“洗舱机器人”代替传统的人工清洁方式进行工作。机器人是如何工作的?有哪些亮眼之处,一起去看看。
这个正在散货船货舱内清洗舱壁的机器人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洗舱机器人”,它集成了最新的远程控制、永磁吸附、曲面运动、高低压水射流等技术中欧体育,能够适应不同散货船型的清洗需求。对于这艘220多米长、具有7个货舱且每个舱的面积在3300平方米左右的散货船,传统的人工清洁方式,需要3到5名船员耗时三四天的时间。有了这款“洗舱机器人”,不仅免去了工人需要高空作业的危险,还节省了人力,仅需1-2名工人辅助作业。
中远海运(青岛)公司研发人员 谭龙:像这样一台小小的机器人,它每个小时能清洗超过900平方米的面积,一个货舱它只需要3个小时就能清洁完成,对于一艘220多米长的散货船,它只需要24个小时就能清洗完成,相较于传统的人力作业,它不仅提高了清洗效率,还显著降低了人力作业成本。
面对空间巨大的货舱,无论是舱底还是舱壁的清洗,这款洗舱机器人都能应付自如。它是怎样实现“飞檐走壁”的呢?研发人员告诉记者,奥秘就在机器人的足部。
研发人员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将为洗舱机器人搭配智能导航及路径规划技术,让机器人根据船舱内的复杂环境实时调整运动轨迹,确保清洗任务能在最佳路线下高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