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体育“十四五”期间,格尔木市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投身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的热潮,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全面融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如今,格尔木市新能源装机成功跨越1000万千瓦大关,新型储能装机也突破100万千瓦,标志着其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踏上了新的台阶,向着绿色、可持续的未来大步迈进。
格尔木市充分利用当地“光富、风好、地广”的自然优势,开展全域风光资源普查与承载力评估,筛选出1.28万平方公里可开发土地纳入“十五五”国土空间规划,预估可开发清洁能源项目总装机达2.19亿千瓦,其中光电装机1.91亿千瓦,风电装机0.28亿千瓦。前瞻性编制甘森、那棱格勒河、东西台等基地规划,完成《“十五五”清洁能源现代产业体系路径研究》,为清洁能源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目前,全市电源总装机1211.31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109%。新能源装机1106.3万千瓦,占比91%,分别占全州、全省的44%、21%,较“十三五”末增长119%。2024年全市发电量110.6亿千瓦时,较“十三五”末增长37.9%,其中清洁能源发电量101.4亿千瓦时,增长30.8%,绿电规模实现飞跃式增长。
清洁能源产业已成为格尔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力量中欧体育。截至目前,能源企业实现产值90.9亿元,贡献税收14.6亿元,带动就业上万人,累计完成投资21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46.9%。“五大六小”能源央企纷纷落户,新能源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增长约60%,规上工业企业达25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6%。清洁能源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综合贡献率不断攀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中欧体育。
此外,清洁能源产业还促进了新能源电量的就近消纳,推动了西矿环保升级及多金属综合循环利用、汇信2万吨碳酸锂等项目的投产,新增用电负荷20万千瓦以上中欧体育,加速了产业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目前,格尔木市累计建成32个清洁能源项目,包括国家第一批大基地、青豫直流二期外送等,清洁能源装机较“十三五”末新增601.4万千瓦,增长114%中欧体育,在建和新建装机规模突破1600万千瓦。
调峰电源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油田30万千瓦燃机重启投运,华电2×66万千瓦煤电项目即将投产,年调峰能力提升至68亿千瓦时中欧体育,缓解了电网“峰谷差”压力。新型储能业态不断丰富,240万千瓦抽蓄、两个35万千瓦光热、6万千瓦液态压缩空气储能等项目稳步推进。大基地、南山口抽蓄、光热等项目建成后,储能规模将提升至616.65万千瓦,风光火储比例进一步优化,电力安全可靠性显著增强。
在电网建设方面,格尔木市坚持骨干网架和特高压外送通道双轮驱动。目前,已建成750千伏变电站2座,330千伏变电站14座,110千伏变电站23座。昆仑山750千伏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东台、松如沟750千伏变电站项目已核准,海西至主网架加强、“四南”通道工程已纳入规划。青桂直流特高压外送通道作为国内首个跨国网、南网沙戈荒基地输电示范工程,已完成可研评审,电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清洁能源外送提供了有力保障。
聚焦“风、储、大基地、电池、绿算”五大产业成链,格尔木市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格尔木东基地、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4×66万千瓦煤电项目、1000万千瓦光伏项目完成核准备案。东方电气高原型风机叶片、远景风电主机制造、盐湖沃锦熔盐等项目成功入链;百川光热装备制造、晶环嘉远光伏回收、厦门海辰储能电池等项目签约落地;柴达木绿色微电网算力中心、昆仑云谷智算产业园等绿算项目加速布局,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
为确保清洁能源产业的顺利推进,格尔木市全面落实“规划、政策、基地、项目、企业”“五位一体”推进格局。新组建市能源局,成立格尔木昆鹏能源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制定《格尔木市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行动方案》。高规格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工作专班及6个重点项目专班,建立重大项目市级领导包联机制,实行“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台账化督查”,形成了全市上下一心、共同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十四五”期间,格尔木市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方面成绩斐然。下一步,格尔木市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完善产业体系,提升能源供给能力,为国家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贡献更多力量。
原标题:《锚定绿色坐标 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格尔木“十四五”清洁能源产业成绩斐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