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完美电竞保洁服务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400-123-4567
当前位置: 完美电竞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首个省级立法公布:公厕女性与男性厕位比提高中欧体育到3:2

时间:2025-08-07 23:41:39 作者:admin 点击:

  中欧体育有关女厕所排长队的话题,不时就会登上社交媒体的热搜榜。由于生理结构不同,女性平均如厕时间势必会大于男性,再加上生理期、孕期、照看婴幼儿等特殊情况,女性在厕所的时间还要更长。根据世界厕所组织统计,女性上厕所平均时间为89秒,男性为39秒,女性所花时间是男性的2.3倍。

  今年8月起,《甘肃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正式施行(以下简称《条例》),涵盖了人身和人格、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妇女权益保障措施,其中第二十一条较为引人瞩目:“城市公共厕所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比例应当提高到3∶2,人流集中的场所比例应当提高到2∶1”。这一规定也使甘肃成为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形式明确公厕男女厕位比例的省份。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规定,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的比例为3:2,人流量较大地区为2:1。一些地方也陆续出台地方标准,如上海2017年9月发布的《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规定,时段性客流特征明显中欧体育、负荷大的公厕,男女厕位比例宜为1:2.5,或宜设通用厕间(即无性别厕间)。

  然而,从调查情况来看,现实中男女厕所比例问题通常为1:1设计。并且,因为女厕多为隔间式设计,大小便不同需求的人不能分开进行选择、坑位被清洁工具挤占不能上、有人占用隔间长时间化妆等情况的存在,也加剧了其他女性在公共厕所的等待时间长的问题。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赵树坤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目前住建部制定的标准属于行业标准,并非强制性条文。导致这一标准的约束力较为薄弱。

  2024年8月,《北京日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多处人流集中的商圈、景区和医院的厕所,发现其中不少存在女厕位比例不达标的情况:“在北大人民医院3层妇产科外的无障碍厕所,女厕位有3个,男厕位有6个(含3个站位),不时可看到小腹隆起的准妈妈在女厕位门前等候。”

  在赵树坤看来,造成女性如厕困境的原因具有多重性。从认识层次来说,男女生理差异导致女性实际使用厕所的频率和时长会更高,传统公厕设计长期以来没有体现出这种差异导致平均配置;从成本考量来看,许多老旧公厕受建筑结构限制难以改造,尽管住建部在2016年对公厕设置标准进行了修订,但地方落实时往往因成本、空间或规划惯性打折扣。

  “从更深层次而言,这种情况还与平等权实质保障有关。”赵树坤说,男女公厕数量平均设置是实现了形式平等,但在实践层面导致的是女性在利用上处于现实的不利境况,这是典型的实质不平等,是一种结构性权利失衡的表现。公厕资源分配从本质上涉及平等权、社会权等权利保障问题。部分管理者、设计者、实施者未充分认识到性别平等在公共服务中的重要性。

  在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婚姻家事部主任方洁看来,就男女厕比例和母婴室的落实问题,当前各主管部门、经营单位以及区县政府、街道乡镇的责任尚未明确,具体措施在一些地方也难以推行,厘清管理责任人是落实法律规定的第一步。“各地不同场所、不同类别厕所的男女比例均需结合实际情况具体确定,各地情况均待调研和考察。此外,经费不充足也是落实相关标准的一大掣肘,日常维护、清洁、投入人员管理等均需要资金投入,对于地方财政是不小的压力。地方政府亟须建立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助力法规落地。”方洁说。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时,应当考虑妇女的特殊需求,配备满足妇女需要的公共厕所和母婴室等公共设施”,因此,这一次《条例》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并就男女厕位比例进行了明确。

  “这种从软性建议到硬性规定的转变,体现了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程度提升。”该负责人表示,“过去很多规划设计单位出于成本考虑,往往选择最低标准执行,现在有了法律依据,执行力度将完全不同中欧体育。”

  正如甘肃省相关负责人所言,《条例》中的男女厕位比例新规针对的是“以后公厕的规划、建设”,那已经建设好的厕所,又有什么办法优化男女厕位比例?

  对现有的公共厕所进行大规模拆除重建,显然不是最优选择。济南市城市管理局在答复倪秀珍委员提出的“关于增加公共场所女性厕位数量”的建议时,指出了当前建设面临的困境,“在公厕建设中,尤其是人流密集区域和繁华街区,可供新建公厕的面积极为有限,往往只能见缝插针进行建设。如果强制全面执行城市公厕设计标准,可能会导致部分公厕因场地限制而无法建设。”

  除了甘肃省明确规定城市公厕男女厕位比例,记者还检索梳理发现,为缓解女性如厕排队现象,深圳市已开始试点“潮汐公厕”。这些公厕在男女厕位实现1:2的基础上中欧体育,还在男女厕中间设置两个潮汐厕位,以两道可以上锁的门隔开。当一侧人数较多时,工作人员可以打开连接潮汐厕位的门,缓解厕位紧张状况。

  而重庆南岸区烟雨路附近公厕的每个厕位上都有物联网感应装置,根据如厕人流量自动优化男女厕位比例,高峰时段适当增加女性厕位。

  7月30日上午,红星新闻记者来到兰州火车站,一号候车室卫生间男厕位数量为14个,一名女性旅客称女厕位数量为12个。同时,还设置了无障碍卫生间,方便行动不便的旅客使用。

  “在火车站上厕所,很多时候要排很长的队,特别是在节假日出行高峰,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不便,很有必要增加女厕位的数量。”旅客王女士说,其实不仅是在火车站,在很多景区,特别是旺季时,女性如厕排队非常严重。

  “兰州中心”是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的一个超大型城市综合体,在每层楼的中庭位置,女士卫生间共设有13个厕位,极具辨识度。几米开外,则是设置简单的男厕,内设有5个厕位,9个小便池。保洁阿姨介绍,平常工作日基本不排队,但一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女性上厕所排队能排到过道里。

  “女性如厕时间比男性长,确实应该考虑女性的特殊需求,增加女厕位。”一名女销售员说。

  位于酒泉路的南关夜市旁有一处公厕,男厕有4个厕位和4个小便池,女厕有8个厕位。负责保洁的何大叔介绍,平常时候厕所不会出现排队现象,但当下午5点夜市开市后,女厕排队现象就陆续出现了,特别是晚上,多数时候女厕都要排队。

  7月31日18时左右,中山桥附近一个黄河风情线名女游客在排队等候,而该公厕设置有3个女士专用厕位,1个男女共用厕位,还有一个男厕,里面有4个小便池。不过,该地相隔几十米就有一处公厕。

  关于女厕设置,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大都只是比较宽泛的表述。2022年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应当考虑妇女的特殊需求,配备满足妇女需要的公共厕所和母婴室等公共设施”。刚刚修订完成中欧体育,即将于10月1日实施的《江苏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用的则是“提高女性厕位配建比例”的说法。

  而这次甘肃的做法,使男女厕位比例第一次明确地写进地方性法规中欧体育,从倡导变成了带有法律刚性的要求。将数字比例明晰化,有利于相关政策精神落地。

  当然,解决女厕所排长队的难题,不只需要立法,还要看到执行层面的困难。新建厕所相对容易,只需设计阶段参照执行即可,但大量的现存设施怎么办?其往往受限于建筑结构、管道布局、空间不足等问题,很难调整到位。

  因此,立法的另一项功能更加可贵,其向更多的公共空间管理者传递了明确的信息,女性如厕便利不是可有可无的服务增项,而是需要制度保障的基本权利,是衡量城市公共服务是否公平、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标尺。

  由此,哪怕是暂时没有改建条件的地方,也不妨探索中性厕位、潮汐厕所、灵活调配等做法,以缓解短期内的女厕所使用压力。财政上,则可以考虑设立专项资金,补贴老旧厕所的改造更新,将其纳入民生工程和城市更新体系之中,给予政策支持。

  甘肃以地方法规的形式明确女厕位比例,是将宏观的性别平等理念落到了每一间公厕的具体尺度上。希望更多地方能抄一抄甘肃这个作业,就是希望这一立法开端,不只是甘肃的独创,而能成为更多地方的共识与行动。当女性不再为如厕排队而苦恼,公共空间的公平性也就多了一分可以感知的温度。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网、法治日报、澎湃新闻、红星新闻、新京报、公开资料等


工程案例